掌上邦-全媒体时代下的流量矩阵

赵丰:处处都是一个明字(序言1)

赵丰:处处都是一个明字(序言1)

来源: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赵丰 /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时间:2021-06-21 点击量:4176

《明鉴》


秋秋把她的书稿送来,嘱我写序。这是一部精美的明代服饰专著,放在眼前,好生赞叹!文字和图像并茂,内容和形式俱佳。我曾想过把博士生的论文做成一个系列出版,但因各人的主题和风格都不尽相同,所以就不再纠集此事。而当秋秋送来这部匠心独具的精美著作时,我就彻底放弃了原本的设想,从某种意义来说,做系列是给每本书设了一个局限,限制了不同著作的创作,不做也罢。这就是秋秋,做人做事做研究,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路正道直,秋风爽朗。正如她做的研究是明代服饰,为这部著作取的名字叫作《明鉴》,江湖行走,字里行间,处处都是一个“明”字。


记得秋秋初次来找我约是在2010年,拿来了她的早期作品,直到2011年正式入学。给我的直觉,她是一个想事明白、处事周到的人,有着一份清晰明朗的人生路线图。她本科是从理科考取的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拿的是工学学士学位。硕士攻读的是设计艺术学服装史论方向,拿的是文学硕士。而南下上海东华大学读我的博士,为的是什么?北京有许多机会,时间和空间都应该更方便些,加上我的研究方向其实既不是晚期纺织品研究,也不是服装。我想她是为了她整个的学术规划。一个人必须要跨越,不能在一个地方里把所有的本科、硕士、博士和教学工作进行到底,必须在知识结构上进行完善,在人脉结构上进行完善。她当时也对我说,自己做中国服装史研究,希望能从技术源头解决问题,而这个源头就是对中国丝绸的认知。这样她最后在2016 年9月在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拿到了她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秋秋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明代是一个研究材料比较多、研究人员比较多、但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的朝代,做起来不容易。有着一些学界大师,更多的是民间高手。在我的学生中,来自台湾的阙碧芬是研究明代丝织品的,而大部分学生都跟着我研究早期纺织或是丝绸之路,做服饰研究的也不多。秋秋定了这个方向之后,就异常地坚定,一切规划围着这一目标展开。记得她当时有机会出国深造,与我商量去哪里?我的人脉在欧美较多,而一般人也乐意去欧美深造,语言的难度也会小一些。但秋秋最后还是选择去了韩国,因为韩国研究服饰本身,或是研究与明代相关的古代服饰都特别强,所以,她在2013-2014年间去韩国安东国立大学和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做了将近一年的访问学者,进行“14至16世纪中韩纺织服饰史比较研究”研修,这对她后来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当然,秋秋最终的目标,必定要取得明显的成果。我总是对学生说,你们的博士论文,必须得有创新,或有新材料,或有新方法,最后一定得有新观点。新方法非常难,所以得去寻找新材料,才能得出新观点。我对他们的建议是,首先要搭建一个合适的、有逻辑的框架,再是收集整理大量的材料,体现相当的工作量,然后寻找若干个突破口,以精准的角度、合适的方法切入,形成若干个创新点。秋秋在读博的时候,遍访全国各地的明代服饰,又恰逢浙江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发掘,便参与了我们的相关保护修复项目,完成了《明代环编绣獬豸胸背的技术复原研究》和《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圆领袍复原研究》,而前者是特别有难度的一项复原。后来,孔府旧藏大量明代服饰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出,部分服饰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修复保护,她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保存完好的明代服饰,对明代服饰有了更为全面的鉴定和研究。


今天她完成的是《明鉴——明代服饰的形制研究》,可以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对于明代服饰最为完整和深入的研究力作。全书虽是基于她所完成的博士论文,但更像一部完整的著作。首先是对资料的全面梳理,有传世和出土明代服装的综述,然后分袍/衫、衣、裳/裙、裤进行具体研究和叙述,最后是明代服装的形与制,是为一个总结。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文中的写法也是经典的服饰研究的方法,有文献的考证,有图像的对比,特别是对实物有大量的实测、仔细的分析、结构的解析,甚至是服装的复制。有了此书,明代服装的主要类型都已十分清晰明了。


为秋秋祝贺,也期待多一些这样的研究成果出来,一篇论文、一部著作,能基本解决中国或世界纺织服饰史上的一个较大问题、一个时代或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类型,慢慢积累,这个事关人类衣食住行之首的纺织服装文明史,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


是为序,并与秋秋及同学同事共勉。



赵丰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2020年12月6日于中国丝绸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