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良:由形观义——明代服装史研究的新范式(序2)
来源: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陈宝良 / 西南大学教授 时间:2021-06-21 点击量:5448
我一向不喜替人作序。有人上门求序,无不婉拒。其中的原因有二:一则序之为文,作为一种应酬文字,一落笔,难脱颂谀之习;二则不谙著作内容,说一些无关宏旨、隔靴挠痒的皮毛话,于学术并无多少裨益。
今闻玉秋女史《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行将付梓,嘱我作序,欣然允诺。究其缘由也有二:一是我与玉秋有缘。记得多年前,我在上海博物馆作《明代社会生活史》学术分享,玉秋会后向我请教问题,我们首次相识。后又蒙陈芳教授盛情,我得以参加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的敦煌服饰论坛,有了更多接触。见其人,知性温婉;闻其人,好学不倦。其后,又有幸赴上海东华大学,参加她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对其治学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且在对明代服饰的看法上产生了共鸣。《诗经》有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志同道又合,同声气求,自然有话可说,甚至不妨揄扬一二。二是我治明代社会生活史多年,对明代服饰的社会史背景并不陌生。对她的新著,稍作评骘,谅亦不会说出外行话,可免贻笑大方的尴尬。有此二缘,自然落笔欣快,且无禁忌。自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开创示范性的样板之后,有关中国服饰史的研究正可谓方兴未艾,成果斐然。然若细究之,因学科的自我设限,有关服饰史研究的论著往往畛域井然:治历史者,多从礼制、社会的视角,阐述服饰史的演进历程;治考古者,多以出土实物为依据,辨析服饰的形制;治艺术史者,多从图像出发,以艺术史叙事的模式,深究服饰的艺术特性。所论各有所得,却又难免陷于一偏。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治明代服饰史时,每阅《明会典》《明史·舆服志》,读至服装的尺寸、名称等,常因图像、实物知识的欠缺,也时有不知所云之感。有此疑惑,深感学科互动与整合之必要。在当下“科际整合”的研究新趋向下,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无疑将会迎合这一新趋向而有全新的突破。粗阅玉秋新作一过,觉得此书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又有增有减。所增者,除了保留原先丝绸材料服装的特殊介绍之外,专门增加了非丝绸材质的服装形制研究,如湖北张懋墓出土的深衣;所减者,没有将博士论文最后一章关于复原案例部分的内容置于此书之中。如此安排,或许作者有自己的深思熟虑,但至少说明作者在研究上秉持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决不固步自封。玉秋出身纺织服装专业,服装技术、艺术、史学三者兼能,学养久已厚殖。此著选取300余件传世与出土明代服装为研究样本,以服装形制切入,从礼、法、俗三个层面展开,条分缕析,以物论史,将实物与文献、图像加以互证,对明代服装形制做了创新性的探求。通观整部书稿,既从专业技术立论,以服装形制为考察中心,使研究具有坚实的技术根基;又有开阔宏大的视野,不乏艺术史与社会史的视角,将服装技术与服装艺术、服装历史三者熔于一炉,真正实践了“科际整合”的研究新范式。就服装形制而言,此著研究的样本,既有传世的明代服装形制,又有出土的明代服装形制;此著研究的服装样式,既有袍/衫、衣,又有裳、裤。诸如此类的分类,既基于传统的服装理念加以区分,又有凭借当代服装技术所做的全新透视。尤其令人击节的是,此著关于“形制”一词的概念性界定,将服装“形制”解析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形而下”可视的“形”,包括服装的外在式样、内部结构、图案布局、质料色彩等;另一类是“形而上”不可视的“制”,包括服装制度的变迁、风俗禁忌、律令约束等。以此概念界定为基础,使研究不再因技术而论技术,而是将技术层面的内容,置于礼、法、俗的制度背景下加以观察,真正做到了“器”与“道”的合一。至于论著中对明代服装所做五点深层次的思考,举凡服装史研究缺乏对服装实物材料的应用,明代服装研究对于整体明代史研究的裨益,处于元、清之间的明代服装的历史性定位,明代服装的史迹留存,附着于物质性服装中的非物质性的生命力,诸如此类的思考,无不发人深省,且其基于具体论证之上的回答,同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书以“明鉴”为名,确如作者自己所言,其用意是通过对315件研究样本的形制类型分析,希望有助于明代服饰研究的鉴别。中国文化传统历来重视“名物”,且对物的命名多有象征性的意义。服装形制与服装名物,原本具有对应性的关系,却因名与物的两分而导致对服装之名的误解,如将“贴里”误名为“连衣裙”,或将“贴里”与“曳撒”相混。面对此类问题,无不需要通过形制的研究而重加辨析。其实,所谓的“鉴”,并不仅仅限于这一实用性的功能。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我倒从“明鉴”一名中读出了另外一层含义,即以史为镜鉴。明代服装内蕴的文化史价值,就文化的传承性而言,对于今日的服装设计无疑具有借鉴的意义。不止如此,当华夏文化面临“礼失”而断层之时,华夏文化外传异域的史迹,使得中土之人得以借助“求诸野”的途径而重新接续华夏文化脉络。服装形制有形上、形下与道器之辨。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一向认为,华夏服饰文化实则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伦理世界,另一个是时尚世界。关于明代服装形制的研究,在系统梳理礼、法制度视阈下的形制特点之后,将研究的视野进而拓展至习俗视阈下的时尚服装形制特点,无疑将成为丰富明代服饰文化研究的崭新课题。一转身间,就是另外一个时尚华丽世界的再现。对于玉秋,我有此期待。